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与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最近问世。
其中由冯昭奎、张可喜合作的《技术立国之路———科学技术与日本社会》一书,以日本科技发展为实例,对科技发展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结合日本社会的历史变迁,对日本从古到今的科技发展历程进行了生动的评说,对日本科技发展的特色及其经验教训作了全面的阐述。全书笔调生动流畅,资料准确翔实,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提出了不少独到而新鲜的见解,可以使读者开阔眼界,从中得到借鉴。
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是外来源泉与自身创造相结合的过程。日本科技的外来源泉的“第一源泉”是中国的古典文化与科技,“第二源泉”是西洋近代科技。本书作者从外来源泉与自身创造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至今日本科技的发展历程,从秦汉时代的移民东渡到隋唐时代的使节西行;从“兰学”传播突破锁国铁幕到“脱亚入欧”、“求知于世界”;从军国主义统治下为了战争的科技动员到战后的技术引进与追赶欧美,作者力求抓住两千多年来日本科技发展中的最基本的脉络与最重要的事件,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科技发展与日本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动画卷与缩影。
作者在介绍日本科技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注意采用了“厚今薄古”的手法对近代、特别是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较详尽的评述,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努力发掘日本科技发展中值得我们吸取的现实的经验教训。比如,日本如何成功地将美国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晶体管、集成电路用于开发收音机、计算器等民用电子产品;如何高速度建设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充分发挥大生产技术的规模效益,以致日本钢铁业在1980年拥有世界最大5座高炉中的4座;如何在20年内(1967—1987年)建成了34座大型核电站,使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4位核电大国;如何促使相互竞争的电子大企业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组合”,实现了在半导体技术方面赶超美国的“一次成功的跳跃”等等。在作者的笔下,日本的“技术立国”之路充满着闪光的事迹和发人深思的启示。
然而,作者不是一味肯定日本在技术发展上的进步与成功,而是一分为二地剖析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企业在科技发展上的功过是非、科技发展本身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作者特别提醒人们,我们在重视技术发展对经济与社会的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那种忽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同时,作者还深刻地分析了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认为多年来在经济增长率、经济竞争力方面名列世界前茅的日本之所以会“名落孙山”,是日本从冷战时代进入冷战后时代的不适症、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不适症、从追赶时代进入被追赶时代的不适症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日本在经济、科技发展上取得一定成绩之后走向骄傲自满的必然结果。